郑州信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郑州信息网

当前位置: 郑州信息网 > 中原区 > 第二章世界文学故事

第二章世界文学故事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共写剧本近50部。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伟大成就,是他幼年乃至一生勤奋学习的结果。他在4岁时就喜欢看姐姐们做功课,有时拿来她们的课本,闹着教他读书。姐姐们不教他,他就在旁边听她们怎么读,自己再拿来姐姐的书照着读。他自小就聪明,还没上学就认识了字母,学会了拼音,并天天对着书读个不停。

6岁的时候,小奥斯特洛夫斯基上学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课内的知识满足不了,他就学习课外读物,从不放弃一次能读书学习的机会。

有一次,小奥斯特洛夫斯基正在屋内学习,妈妈喊他了:“宝贝,你去买点咸鱼来吧。”他答应着走了。

咸鱼店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妈妈以为他很快就能买回来。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还不见他的踪影。妈妈有些着急了,怕万一出什么意外,就自言自语着“这孩子跑到哪儿去了”,出门去找他。走不多远,她看见小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手拎着鱼,一手拿着什么读着,站在咸鱼店边上一动不动。走近一看,原来儿子读的是包咸鱼的旧报纸,读得入了迷,连脚步都忘了迈动了!

天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天才的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及其他诗歌。他享有“时代灵魂”的美誉,作品也被公认为是不可超越的英语精品典范。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莎士比亚那样在世界上有如此广泛的影响。

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在英国斯特拉福镇,因家境衰落,刚满16岁的他就离开家自谋生路了。为了生存,他四处奔波,后来,在伦敦遇到同乡菲尔德,一个印刷厂老板。菲尔德帮助莎士比亚找了一份剧团的工作,开始只是在剧院打杂,不久,老板看他聪明伶俐,又上过几年学,就让他做提词员的副手。经过不断锻炼,莎士比亚开始担当一些重要的角色。业余时间,他就为剧团改编剧本,创作小节目,还亲自担任导演。

1590年,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六世》问世,成为他戏剧创作的开始,在短短的10年期间,他就得到了伦敦戏剧界的公认。莎士比亚早期与中期以历史剧、喜剧、传奇剧为创作方向,而真正达到戏剧创作高峰的则是他的悲剧作品。

莎士比亚一共创作了10部悲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而《哈姆莱特》又是四大悲剧中的代表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

《哈姆莱特》取材于一个古老的丹麦历史传说,由于莎士比亚为这个古老的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才使这个古老的题材获得了永恒的价值,它一问世,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1948年,英国著名演员劳伦斯·奥立佛把它改编成了电影,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而《哈姆莱特》的扮演者劳伦斯·奥立佛,也因此登上了影帝宝座。《哈姆莱特》改编的成功,不仅将荣誉带给了演员,也为作家增添了光彩。如今这部经典的悲剧作品,已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不同的国家出版,可见它的影响力之大。著名作家别林斯基称它为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这一点也不为过,它堪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作。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之魂,也不再是属于一个国家,而是属于全世界,后人也将会永远记住悲剧之父——莎士比亚。

讽刺幽默大师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幽默大师,1835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镇。他12岁独自出外谋生,不平凡的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很多作品,但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竞选州长》和《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位一贫如洗的青年,突然得到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小吃店老板、裁缝店老板等许多人都极力巴结、奉承他。后来那张钞票又不见了,这样,那些拜金狂们又呈现出另一副嘴脸。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将这种丑恶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唯利是图者的本来面目。

马克·吐温的创作,包含着智慧和正义,他将幽默与讽刺结合起来,辛辣地嘲讽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他的正直与勇敢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挑战命运的强者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评价海伦·凯勒,说她是19世纪可以和拿破仑相提并论的伟人。拿破仑想用武力征服世界,却没有成功,而身受三重苦难(盲、聋、哑)的海伦,却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一颗美好的心灵,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本文地址: /zy/328807.html 手机版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