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那年,她坐在由曼彻斯特出发,前往伦敦的误点火车上,就在这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中,哈利·波特的形象出现在了她的脑海里。那时她手边没有纸没有笔,她便用自己那善于编故事的头脑天马行空地想象着关于哈利·波特的故事。
七年后,她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那时,她没有钱去影印稿子,只好用打字机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上去。
罗琳在《作家和艺术家年鉴》众多的名字中,光凭喜欢里特这个充满童趣又可爱的姓,就决定将一部分稿子寄给克里斯托弗·里特。
倚赖想象力和灵感过日子的罗琳,戏剧化的挑选了和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经纪人。她说,这一辈子收到最棒的信便是里特先生回复的那封信。信上写着:“我很期待能够看到您完整的作品。”这封信甚至比任何一封情书都还要让她感动,她说:“这封信,我看了足足有八遍以上。”
结果,《哈利波特》一出版,便以惊人的魔力狂销全球,连做梦都没想到的罗琳,竟在一夜之间从贫穷的单亲妈妈跃身为国际畅销作家。
罗琳因此荣获大不列颠最佳童书奖、苏格兰艺术协会最佳童书奖、史马蒂书卷奖、红房子童书奖,书商杂志评选的年度最佳作家,羽毛笔奖、大英图书奖以及英国女王颁发的英国皇室杰出勋章等。
2005年,罗琳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英国最有影响的女性。
([英]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伊索寓言这部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原书名为《伊索波斯故事集成》,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书之一。它对西方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甚是深远。
对中国的小读者来说,《伊索寓言》里面的许多故事同样不陌生,比如《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均入选我们的小学课本,所以大家对于伊索讲的一些寓言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
相传,最初的故事为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作,“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后来,在希腊又出现了一个有名有姓、会讲故事的奴隶,他就是伊索。
根据后来发现的《伊索传》里的描写,伊索是一位家奴,而且长得非常的丑,但是他很有智慧,最大的本领就是讲故事。
伊索讲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口口相传,而且,伊索很会讲故事的声名,在希腊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到后来,大家都以为所有的寓言故事都是伊索讲的,所以后人在将寓言故事搜集整理成书的时候,把作者署名为伊索。
我们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古罗马寓言传抄本编订的。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篇幅相对都是比较短小的,结构也很简单,但是它的写作手法很独特,故事里的人物和动物形象都很鲜明、生动,寓意自然、深刻,又接近人们的生活。作品文字凝练,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在《伊索寓言》里,动物是常见的主人公,狐狸、狼、狮子、驴子、猴子、狗、蛇、兔子、乌龟……几乎包括了我们在动物园里所能看到的动物。作者给予这些动物鲜活的性格,以此来传达深刻的寓意。
比如在《龟兔赛跑》中,把人的骄傲给了兔子,又把坚持和努力的美德给了乌龟,让乌龟在这场看似根本没有取胜希望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从而传达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这样才会取得成功”等寓意。
而在《狐狸和葡萄》中,故事是这样讲的: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葡萄还没有成熟,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这个故事通过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寓意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告诫我们如果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狼来了》这个故事,成了教育我们不要说谎的经典。如果一个人经常说谎,就会失去人们对他的信任。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就没有人会来帮他。
另外像自然界的风、云、太阳等也会成为《伊索寓言》的主角,比如《风与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