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陪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走过无数春夏秋冬,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其实有时候看来,它的故事情节是那么的俗套,语言表达是那么的简单,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捧着它!
为孩子们收集和整理这些故事的人,就是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之所以说是收集和整理,是因为他们俩只是《格林童话》200多个故事的收集者而并非原创者。
这两个莱茵河畔出生的孩子,并没有因为少年丧父而消沉,反倒是从艰苦中体验出了生活的真谛——真、善、美。于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格林兄弟花了八年的时间深入民间收集方言与故事,整理了即将流传的童话故事216篇。在为子孙后代恢复和保存民间文学遗产的信念的同时,把真、善、美的思想融会到浅显的故事中。
在《灰姑娘》这则故事里,我们看到主人公灰姑娘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侮辱,但她心地依旧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
《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虽然不富裕,可心却很善,用赚到的钱来救济穷人,所以小天使们为他创造了奇迹,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而《白雪公主》中的王后是个妒忌心很强的人,她一直所做的都是人们所不齿的坏事,所以她的下场只有被活活气死,真是应验了那句“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诚实守信,贪心贪婪,心地善良”,这些词语是格林兄弟想告诉读者的。真的佩服在那一百多年前的人们居然能感悟到教育从“孩子们”做起,用最简单的文字来纯净儿童的心灵。
《格林童话》故事集中篇幅众多,内容广泛,作品里既有美丽的白雪公主,勤劳的灰姑娘,勇敢的小裁缝,善良的小王子,也有傲慢的公主,邪恶的皇后,狡猾的大野狼.但无论是好人还是坏蛋,小动物还是小花小草,个个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这个神奇的童话世界里的主人公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善的化身。他们具有高尚的品德,聪明的智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如《农夫和魔鬼》中聪明的农夫、《三片蛇叶》中忠于爱情的年轻将军,都凭借自己的善良和智慧战胜了困难并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另一类是恶的象征。他们具有狠毒的心肠,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但是他们虽然能够一时得逞,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就像《白雪公主》里面恶毒的王后、《牧鹅姑娘》中那个令人气愤的侍女,他们在故事的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格林童话》的故事中彰显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诚实与虚伪、智慧与愚昧、勇敢与怯懦、勤劳与懒惰之间的对峙,能让小读者们在阅读中不自觉地形成鞭笞邪恶、颂扬正义,歌颂善良、勇敢、勤劳等优良品德的价值观念,从而拥有优美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格林童话》的故事素材一般从巫术、神魔中取材,也从动物或者动物与人类的故事中取材,还有一类就是我们说的民间故事中取材。不管它的素材来源于哪种,却都是围绕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诚实守信,心地善良”这样的思想而成。
故事叙述也是有它独有的特点,格林童话总是会充满浪漫的诗意想象和耐人寻味的温馨;总是会在心底埋下善良的种子,让人感到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美丽。
了解到这些,我们真的不难想象,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格林童话》——一种美的、温暖的东西正在向他们招手。
我发现,我的观点是错误的——对于文章开始讲的它的俗套、它的单调。我们忽略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我们不可以用一种成年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们,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简单的、充满爱的世界,而《格林童话》所带来的,正是这些。
在色彩斑斓、瑰丽奇幻的世界童话之园,格林童话就像是一只精美绝伦的小宝盒,一代又一代人枕着它进入梦乡,进入幻想的天国。
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它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下的译本和译改本。
也许格林兄弟并没有想过他们辛苦整编的故事会被译成这么多个国家的语言;它不仅征服了德国孩子,还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的孩子为伴,这就是《格林童话》的魅力吧!
([德]雅科布·格林)
威廉·豪夫童话威廉·豪夫在德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彗星似的人物。他虽然是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但是在十九世纪使他驰名世界的却是他的童话。
他的创作生涯其实很短暂,于1824年神学院毕业后开始,1827年因病去世而终止。但是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却创造了被认为是德国史上最美丽的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