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海伦生于美国,在她出生刚9个月时,一场灾难降临到她的头上。她染上了严重的猩红热病毒,后来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丧失了视力、听力和语言能力。幸亏她的家庭比较富有,从7岁开始,父母就专门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教她用“指话法”点字、发声。
这位名叫莎利文的家庭教师,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她倾注了全部心血,用博大无私的爱叩开了海伦的心扉,让海伦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大学文凭。长大以后,海伦与莎利文一起,为盲聋、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奋斗了一生。
疾病带给海伦的三重灾难,导致她整个身体感觉非常灵敏,她能根据气味知道自己所处街道上的位置,区别出白天和黑夜。也正是她敏锐、特殊的感觉,还帮助警察抓住了一个少女拐骗案中的骗子。
这个案件发生在某一年的夏天,一个双目失明的少女被拐骗,父母花了5万美元将她赎回后,便报了案。当警方向少女了解情况时,她只知道,好像是一对青年夫妇拐骗了她,将她关在海边的一间小屋里,别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后来她回忆说:“那间小屋里能听到海浪的声音,也有潮水的湿味,我被关在小屋的阁楼上,捆着双手扔在床上。当时天气闷热,屋内开了一个小窗,到夜晚风从窗子吹进来,才觉得凉快些。”
根据少女提供的线索,警察在海边找到了两间这样的小屋,一间朝南,一间朝北。但这两间屋子已经被打扫干净,看不出关过人的痕迹。少女不能肯定自己被关在哪一间,所以,警察也就难以断定案犯是谁?
一天,一位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海伦,希望得到她的帮助。他们之间的谈话,都是由莎利文女士通过手语进行翻译的。
海伦先问了记者9个问题,比如说:两间房子的结构是否一样?海岸的哪一个方向冲着海?少女被关时的天气情况?记者都一一做了解答。随后记者便问海伦:“如果您是被害人,能马上知道自己被关在哪一间房子吗?”
海伦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肯定地说:“少女被关在窗户朝北,面对丘陵的那间屋子里。”因为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对风和温度却极为敏感,海伦就是根据少女提供的“晚上从小窗里飘进来一点风”的提示,结合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解开了少女所在小屋的谜。警察沿着这条线索追查下去,很快抓住了拐骗犯,破解了这个疑案。
诚实勇敢的马克·吐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向妻子莉薇求婚时,经历了一番波折。年轻的马克·吐温和漂亮姑娘莉薇深深地相爱了。但姑娘的父亲却因为对他的为人不够了解,迟迟不答应他对自己女儿的求婚。马克·吐温情急之下,很快找到6位知名人士,请他们评价自己的为人。然后,他把这些材料交给莉薇的父亲。莉薇的父亲看完这些材料后,沉默了很久。因为这些材料中写了很多马克·吐温的缺点,而且对这桩亲事表现得毫无热情。
莉薇父亲郑重其事地对马克·吐温说:“你难道没有一个肯替你说好话的朋友吗?”马克·吐温难为情地摇摇头说:“恐怕是没有。”莉薇的父亲笑着说:“那就让我作你的朋友吧,我很高兴我的女儿能和你结婚。”
马克·吐温激动而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莉薇的父亲说:“因为我对你的了解比他们要多。首先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不隐讳别人对你的看法;其次你是个勇敢的人,敢于把自己的缺点公开。”
高尔基的圣诞夜一年一度最让人向往的圣诞夜,终于到来了。在小高尔基外公家里,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一棵高大而美丽的圣诞树摆放在大厅中央,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装饰物。美丽的鲜花摆满了大厅。大人们点燃了许多蜡烛,照得整个屋子明亮而温暖。餐桌上更是摆满了平常很少吃到的糖果、香喷喷的点心、烤得流油的烧鹅和熏肠。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一家人欢聚在大厅里,又是唱又是跳,就连一向严肃的外公,也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沉浸在欢乐氛围里的一家人,直到深夜准备休息时,才发现小外孙高尔基,竟然没有和大家一起欢度圣诞夜。于是,大人们急忙分头去找。最后,细心的外婆发现,在顶楼那间放杂物的房间里有一丝灯光。当她推门进去时,看到小高尔基正趴在烛光下读书呢!
外婆爱惜地责怪小外孙说:“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过圣诞夜呢?”小高尔基兴奋地举起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写的《一颗纯朴的心》,对她说:“外婆,您不知道这本书多么迷人,多么让我激动。读这本书,让我过了一个最快活的圣诞夜!”
高尔基的文学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