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蝉联代表全国平安建设领域最高荣誉的“长安杯”,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2024年9月,因连续9年获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优秀等次,被授予“二星平安鼎”,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2024年,全市各级综治中心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69万件,其中95%化解在基层;
……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锚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惠州”目标,不断深化“1+6+N”(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其他综治力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构建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体系,率先实现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作,一幅覆盖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图景”在惠州市徐徐展开。
图为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加强部门联动,依托区综治中心化解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刘倩 摄
据惠州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各级综治中心着力推动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资源力量围着群众诉求转,把解纷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探索出了“一校一综治工作站”“和美网格”“百村共建”“乡里茶室”“村警说和”等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做法,推动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
高标准建强矛盾终结“枢纽站”
今年4月14日至16日,广东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暨进一步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惠州市召开。会议总结去年工作情况,对全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效能作出部署。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参观惠州市综治中心及部分县、镇综治中心。
“全市各级党委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成立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专班,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强化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县(区)、镇(街道)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人财物保障。”据惠州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及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层级功能定位、治安风险防控“5+2”规范化要求,全力推动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机制保障、要素聚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走进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综治中心,只见办事大厅宽敞明亮,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人社、信访等部门的服务窗口排列有序,法律咨询、劳动争议、行政复议、心理咨询等开放式功能室有序地分布在大厅周围。信访接待窗口工作人员耐心倾听和解答群众诉求,承诺尽快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图为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下沉江北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何文辉 摄
据大亚湾开发区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群众反映问题要跑多个部门,或者根本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现在只需进综治中心“一扇门”就可以解决问题。中心采取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社管、城建、信访等部门常驻,其他部门轮驻或随驻的方式,现场受理和解决群众诉求。同时,吸收工会、妇联、团委等力量进驻,在化解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纠纷、涉未成年人纠纷等方面发挥专业作用;引入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进一步拓宽纠纷解决渠道,基本实现“一中心多功能”的目标。
今年3月,大亚湾开发区某企业一名员工突发疾病去世,死者家属与企业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来到街道综治中心求助。中心立即组织入驻相关部门和调解力量开展联合调解。多次调解无果后,街道综治中心将事件上报至区综治中心。区综治中心组建专案团队,联合街道综治中心开展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这起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近年来,惠州市将各级综治中心作为终结矛盾纠纷的“枢纽站”,将所有资源力量集中在此,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该市高标准打造各级综治中心,建强“一扇门”,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1+6+N”体系中“1”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健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今年以来,惠州市按照“五有”目标和“5+2”规范化要求,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推动综治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基本实现全市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