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就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南海历史浩如烟海,却承载着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人民始终是南海诸岛的主人,并且是唯一的主人。这一事实植根于中国人民的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也植根于中国历朝历代不同方式的管辖和管理南海诸岛。
进入近代,即使面对外部列强的觊觎、瓜分和蚕食,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以主权者的名义采取了一系列具有近代国际法意义的措施与行动,来维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1933年法国侵占南沙“九小岛”事件发生后,积贫积弱的中国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仍然通过外交交涉以及官方公布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和地图等方式,重申和坚守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在中国政府支持下,中国渔民在实地采取了一系列抵抗法国侵略的行动。而当时,现在南海周边的其他国家均尚未独立。
1939年,日本在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先后侵占西沙和南沙群岛,收复上述岛礁也成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重要使命。1943年,中国、美国、英国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就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所占岛屿、归还所窃取的中国领土等问题形成共识。中美英三国又于1945年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根据上述宣示同盟国外交政策和战后安排的国际法文件,中国于1946年着手启动接收西沙和南沙群岛的进程,到当年12月顺利完成并向世界各国宣布。此后,中国官方拟订并公开发行标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完成了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国际法程序。对于法国以安南名义派军舰驶往西沙群岛永兴岛、以及独立不久的菲律宾企图染指南沙群岛的行为,中国政府都通过外交渠道进行了明确、有力的交涉。这一系列举动,体现了中国以主权者的名义维护对西沙和南沙的主权,并庄重向世界宣示中国已经完全收复了南海诸岛。
这段历史还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收复南海诸岛、恢复对其行使主权,构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之际重申这一事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与现实一脉相承,中国历届政府一直持续维护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南海诸岛主权和相关权益的维护,是历史的延续,是自始至终没有变化的,是持续不断的、一贯的。
20世纪70年代以前,菲律宾国内一些激进分子曾数次图谋占领南沙群岛,但菲律宾政府并未对南沙群岛提出明确的领土要求。越南民主共和国还通过正式照会、官方表态等方式,以及教科书、官方媒体等明确承认中国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先后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是引发南海争端的直接原因和始作俑者。同一时期,现代国际海洋法极大地扩展了沿海国的海洋管辖范围,由此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众多的海洋管辖权主张重叠的实际案例,南海也不例外。这种海洋管辖权主张重叠海域的划分问题,与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领土争端相互叠加,使得当前的南海争议更加复杂和难解。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它清楚地告诉我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维护南海诸岛主权,事实上就是在维护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是在维护《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法基本原则,而非破坏或颠覆国际规则。当前南海争端的本源和实质,不是中国在改变现状,而是一些国家以各种借口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提出了非法领土要求,并武力侵占了部分岛礁。
区域内外国家勾连,推动南海争议日益复杂难解
南海问题本是一个地区部分国家之间的领土和海洋争端,但伴随着冷战结束和国际格局的演变,美国、日本等国热衷于在南海谋求地缘政治利益,菲律宾、越南等部分声索国则将推动区域争端国际化视为固化其南海非法权益并单方面推进其南海海洋主张的重要手段。区域内外国家相互勾连、里应外合,从外交、法律、军事、认知叙事等不同层面推动南海争议日趋激烈、日益复杂难解。
第一,自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以来,美国已经将南海当作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主要抓手。美国表面上声称对南海诸岛主权归属“不持立场”,实际却言行不一,导致“逢中必反”和“选边站”南海政策的奇怪现象,支持其他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的非法领土要求,从未谴责这些国家违背《联合国宪章》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非法侵占和侵权。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尽管美国的内外政策出现了很多调整,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一贯的政策和做法并未出现大的变化,从目前情况来看,基本上是拜登政府南海政策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