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区域发展正从“不平衡”迈向“共富共美”。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串联起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活力画卷。
清远“90后”李之阳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设立5D标准腐竹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其创立的农贸公司成为省“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超80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汕头“80后”刘镇涛带领团队打造胡萝卜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亩产最高2万斤,年营收超2000万元,让农户“钱袋子”越来越鼓。
除了返乡创业,还有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连续三年,累计数十万名大学生组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分赴各地发挥专业所长破解基层难题。
今年暑期,暨南大学共组织100支校级团队及一批院级团队,2000余名师生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专门组建了近20支“人工智能+”突击队。师生们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服务团队还吸引了近200名港澳台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参与。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县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48%,较2022年提高1.7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31:1,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实现趋势性变化。”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广东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利好,随着“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等深入实施,将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持续蓄力。
(万世成、涂胜、张永生、王雅蝶、宁玉瑛、朴馨语、王绍绍、蔡睿智、何善福、房于情)
点击进入专题
【行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看地方系列报道】
(责编:肖鑫、唐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