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进军,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遇到挑战的形势下展开的。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面临着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内容。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起步稳健、开局良好,第一个阶段成效扎实、达到预期,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解决新征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让“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内涵要求,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新发展阶段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简单延续,而是包含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性质和内涵、标准和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这就使得化风险为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义。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新发展阶段要在与动荡变革期的碰撞交融中,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方针原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用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是符合全面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发展理念,是统领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反映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量的增长、范围拓展,而且是质的提升、品位提高,只有推动从产品、服务到文化、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根本目的。《建议》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指标,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统一。
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开辟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关系调整的影响,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要转向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运行。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顺势而变、乘势而转,及时主动、占据先机的战略转型,对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新发展格局成为“十四五”规划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主导格局,必将牵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阶段的发展路径。要充分认识这一重大调整带来的影响,认真研究怎样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变化,着力提高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水平,让新发展格局成为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但又是在新发展格局中展开的,这就要转变经济结构,依托国内市场,吸引国际资源,创新发展方式,走出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