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站在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交汇点上,高瞻远瞩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进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始终走在新的长征路上。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明年起将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命运的伟大进军,鼓舞人心、任重道远。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不懈追求和伟大目标,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毛泽东同志提出“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的目标。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把“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作为“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筹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紧密衔接、渐次过渡,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相连、分级上升。正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主题集中、目标明确、系统布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特别是第一个五年和第一个阶段的建设工程,提供了总要求、总规划、总方略。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概括起来说,就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起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走向第二个百年新的伟大革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创举,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的伟大实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重要的是在人类社会建成有着独特本质、内涵、优势、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强大军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不断得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历史比较、国际比较、政治比较、实践比较中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兴旺发达,治理有序、长治久安,在两大制度体系的较量中立于不败,在遇到重大风险考验时岿然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和历史规律,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整体性协同性认识更加深刻和自觉,对现代化发展趋势和建设规律把握更加准确和深入,形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布局,使之成为纲领、成为实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其充分的根据和现实条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雄厚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行稳致远的坚固轨道、抗击冲击的牢固堤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对进入现代化的渴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持久不息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长期执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保持正确方向的领导和组织保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成功经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宝。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