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MVR)是指利用蒸汽压缩机压缩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提高二次蒸汽的温度和热量,压缩后的蒸汽进入蒸发器作为热源再次使原液产生蒸发,依靠蒸发器系统自循环达到蒸发浓缩的技术。
“浸没燃烧蒸发”(SCE)是指利用气体燃料在液体亚表面增压浸没燃烧,并通过特殊的结构形成超微气泡,超微气泡与浓缩液直接接触蒸发的技术。
“蒸发残液”是指膜浓缩液或渗沥液原液经蒸发处理后,残留的含高浓度难降解有机质和高盐度的废水。
“产水率”是指采用膜系统或蒸发系统处理渗沥液或其他废水时,产水量与进水总量之比。
而旧标准的“术语”部分,只是简单定义了渗沥液处理系统以及初期、中期、后期和封场后渗沥液的定义而已。
关于渗沥液处理的工艺流程,新标准也进行了细化和增补,尤其是对浓缩液处理的规定,相当细致。
标准提出,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常规工艺流程宜包括预处理、主处理、深度处理和辅助处理,工艺流程框图如图1。
图1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常规工艺流程框图
标准还对渗沥液按照来源(填埋场或焚烧厂)和产生时期进行了细分,分别提出了总体工艺。其中:
●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初期渗沥液或中期渗沥液,宜采用“预处理+主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或“主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
●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后期渗沥液或封场渗沥液,可采用“预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
●生活垃圾焚烧等垃圾处理设施产生的渗沥液,宜采用“预处理+主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
另外,标准还明确了膜浓缩液处理工艺路线,“可选择浸没燃烧蒸发(SCE)、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MVR)、高级氧化等工艺”。
在后文中,标准还对浓缩液处理做了更细致的规定。
1.在用高级氧化工艺处理纳滤浓缩液时,宜采用两级或多级“高级氧化+生化/吸附”工艺。设计进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COD不宜大于6000mg/L;NH3-N不宜大于100mg/L;TN不宜大于200mg/L;氯离子不宜大于8000mg/L。
2.关于采用MVR工艺处理浓缩液
标准指出,MVR宜处理经预处理后的渗沥液或膜浓缩液,并应根据处理要求配套尾气、残液等辅助处理设施。工艺流程框图如图2。
图2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MVR)系统流程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