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面 积】 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
【人 口】 6708.1万(2020年)。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占总人口的51%),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另有天主教会及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 都】 伦敦(London),人口900.2万(2020年)。最热月份为7月,气温通常在16-24℃;最冷月份为1月,气温通常在5-9℃。
【货 币】 英镑(1英镑约合1.12美元)(2022年9月)
【国家元首】 国王查尔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1948年11月出生,2022年9月即位。
【简 况】 岛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过1100毫米,其中山区超过2000毫米,中部低地为700-850毫米,东部、东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2-3月最为干燥,10月至翌年1月最为湿润。
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受罗马帝国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相继入侵。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落,世界霸权地位逐渐被美国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英经济实力。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独立,英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但英仍是英联邦54个成员国的盟主。英官方称在海外有14块领地。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2020年1月退出欧盟。
【政 治】 2016年6月,英举行英欧关系公投,脱欧选项以51.9%支持率胜出,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随后宣布辞职。7月,特雷莎·梅(Theresa May)接任保守党新党首,成为继撒切尔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2017年6月,英提前举行大选。梅领导保守党继续保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但未能赢得过半席位。2018年11月,英政府同欧盟谈判达成《脱欧协议》和《未来英欧关系框架政治宣言》,但在英议会下院接连受挫,梅在党内压力下卸任保守党党首。7月,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当选保守党新党首,就任首相。12月,约翰逊率保守党在提前大选中以较大优势获胜,连任首相。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结束47年欧盟成员国历史,进入为期11个月的过渡期。2020年12月24日,英欧宣布达成《贸易与合作协议》,伦敦时间2020年12月31日23时(布鲁塞尔时间2021年1月1日零时)脱欧过渡期结束,协议付诸实施,英欧关系总体平稳过渡。2022年7月,约翰逊在党内压力下宣布辞职。9月,时任外交发展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Elizabeth Truss)当选保守党党首并接任首相,后于10月辞职。同月,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当选保守党党首并出任首相。
【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和政府】 1999年5月,苏格兰和威尔士选举成立地方议会,分别设129和60个议席。7月1日,两地议会和政府正式运作。苏格兰议会在地方政务、司法、卫生、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并享有部分征税权,可将所得税的基本税率浮动3%。现任苏格兰首席部长尼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经英中央政府授权,苏格兰地区于2014年9月18日就是否脱离英国实现独立举行公投。结果显示,55%民众反对独立,45%支持,公投未获通过。
威尔士议会主要在就业、卫生、教育和环境等问题上拥有决策权,但没有调整税率的权力。现任威尔士首席部长马克·德雷克福德(Mark Drakeford)。
【北爱尔兰自治政府】1998年4月10日,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及北爱尔兰冲突各方签署和平协议,英向北爱移交地方事务管理权,爱尔兰放弃对北爱领土的主权要求,之后选举产生北爱地方议会,推举成立由北爱多党分享权力的北爱自治政府,行使除国防、外交和税收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权。由于北爱各派在缴械等问题上的争执,英政府先后4次被迫中止北爱政府的运作。经过多次波折,2005年7月28日,爱尔兰共和军发表声明,宣布从即日起放弃武装斗争,不再从事任何非和平活动。随后,英政府拆毁在北爱的部分军事设施并分阶段撤军。2007年3月9日,北爱举行地方议会选举,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得票总数过半。5月8日,北爱各方经过艰苦谈判,就权力分配达成妥协,北爱地方联合政府宣告重启。2010年2月,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就移交警务和司法权问题达成协议,北爱的警务和司法权从英议会移交至北爱地方议会。2015年9月,联合政府因爱尔兰共和军前成员遇刺事件引发危机,北爱地方政府首席部长彼得·罗宾逊(Peter Robinson)率多位部长辞职。12月,阿莱娜·福斯特(Arlene Foster)当选民主统一党新领袖并担任北爱地方政府首席部长,新芬党的马丁·麦吉尼斯(Martin McGuinness)任副首席部长。2017年1月,麦吉尼斯宣布辞职,以抗议福斯特力推的“可再生热能激励项目”。根据1998年和平协议相关安排,副首席部长辞职后,首席部长不能单独完全履职,北爱尔兰政府无法正常运转。3月,北爱尔兰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北爱尔兰两大政党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得票领先。在选举产生的90名议员中,民主统一党占28人,新芬党27人,均未过半。2020年1月,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达成联合组阁协议,阿莱娜·福斯特续任首席部长,新芬党副领袖米歇尔·奥尼尔(Michelle O'Neil)出任副首席部长,北爱地方政府恢复运作。2021年5月,因党内反对,福斯特辞去民主统一党党首,并于6月底辞任首席部长,保罗·吉万(Paul Givan)接任。2022年2月,吉万因反对《北爱尔兰议定书》辞任首席部长,北爱地方政府陷入停摆。5月,新芬党在北爱尔兰议会选举中赢得29.0%的得票率和27个议席,跃居北爱尔兰议会第一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