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信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郑州信息网

当前位置: 郑州信息网 > 新密市 > 广东省十大民俗文化(2)

广东省十大民俗文化(2)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0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遂溪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详细]

6、惠东渔歌

广东省十大民俗文化

惠东渔歌

  惠东渔歌分布在广东省惠东县沿海各地。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东与海丰县接壤,西靠惠州,北与紫金县相连,毗邻香港。有山区、丘陵和较长的海岸线。这里生活着以捕渔为生的渔民,现有人口2万多人,分布在港口镇新渔村、巽寮镇新渔村、稔山镇范港村、盐洲镇新渔村。惠东渔民据历史记载从宋朝传入惠东县,原始渔民称为“ 民”,又称“后船 民”,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组成部分。解放前的渔民过着海上飘流的生活,生产单一,生活枯燥,他们常以歌自乐,以歌解忧。惠东渔歌有29个品种,其中主要有“哦哦香调”、“ 啦打 嘟 调”、“贤弟调”、“罗茵调”等。它与其他民歌有很大区别,主要特征有:1、惠东渔歌只限于渔民们在船上演唱,有独唱和齐唱,渔民群居时以“答歌”(即对歌,或叫斗歌)为乐,均无乐器伴奏。2、惠东渔歌的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详细]

7、灯彩(潮州花灯)

广东省十大民俗文化

灯彩(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潮州花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潮州歌册《百屏灯》反映的大多是戏曲曲目中经典的场景。人物造型、脸谱、服装、道具好多均来自于戏剧原型。屏灯的布景、人物的服饰等又与雕塑、绘画密切相关。比较高档的人物服饰还会用到潮绣、金银绣品。屏灯、挂灯的整体协调的美感又与色彩、美学渊源甚深。同时,综合渗透了解剖学、-学原理。潮州花灯大致有两大类:一是彩扎立式的屏灯;一是彩绘可以吊挂可以提携的挂灯。屏灯,是一种集彩扎、绘画、刺绣、泥塑,剪刻为一体的综合造型灯屏,一屏一灯,以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为其主要题材与内容,配以楼台亭阁、山水园林、动物成一屏屏的景物,再装配灯光映衬而成。它是潮州花灯工艺最精致的一种,以潮州城区为最著。挂灯以藤竹木及金属条片作框架,罩以丝纸……[详细]

8、雷州歌

广东省十大民俗文化

雷州歌

  雷州歌是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劳动人民的精神食粮,是广东省四大民歌之一,以雷州话演唱。是记载着雷州半岛人民生存、劳动、生活的斗争史。2008年雷州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歌反映古代雷州地区劳动人民风貌及劳动生产内容,是雷州歌的主流题材。雷州歌曾出现众多韵脚,达34种。后经过长期多次合并,至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湛江市雷歌研究会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再从上次合并后的25韵合并为17韵,韵音全按雷州方言划分。不同的韵音具有表达不同内容的功能。雷州半岛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雷州歌分布于雷州半岛10个县(市)区以及历史上雷州人所迁往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雷州华(侨)人地区。雷州半岛建制于秦朝,属象郡。当时是少数民族百越人居住。至东晋闽南汉人开始迁来……[详细]

9、佛山剪纸

广东省十大民俗文化

佛山剪纸

本文地址: /xms/312998.html 手机版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